音乐厅大PK之四:美景.美声.琴台.知音——我与琴台的故事(下)琴台最终得分
发布日期:2025-03-07 16:21    点击次数:152

图片

郑小瑛老先生和武汉爱乐《天方夜谭》

全国音乐厅靓声听感大PK首篇琴台音乐厅已写了两篇,该写最后的结论了。

其实用耳朵对比PK音乐厅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人的感觉器官中,耳朵是最没有记忆力的器官。人们听过的声音不管是好声音还是不好听的声音,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的,经历了时间的耳朵会欺骗你。而且音乐打动人最根本的是音乐的本身,与声音再现的好坏关系已不太大,再差的声质,只要音乐感动了你,你也会感觉声音特别好。何况同一个音乐厅,不同的乐队,不同的指挥,你在不同的座位,就连你听音时的心境也会有不同的听音感觉。

还在琴台音乐厅我还是常客,有一些基本的主观判断。我还是按“清、厚、空、灵、甜、暖、均”七字标准来先给琴台音乐厅打分,打分采取10分制。其实打分PK也是不公平的。经常参加PK的人都怕抽到第一个上场,因为第一个往往压分较低的。但琴台音乐厅第一个打分,也是荣誉,琴台本身就是国内最好的音乐厅的标杆之一。

废话不多,开始打分了:

就是要音乐各个声部,各种乐器,强弱乐段,节奏变化,传达到观众听的耳朵里都非常清晰。

琴台得分8分。首个分给的不高。回想起来国内音乐厅声音大致有两个流派。一个是以琴台、星海、北京音乐厅为代表的老派音乐厅。声音都很温暖甜美,但声音有略有点混沌,清不够。另一派是以国家大剧院、东艺、江苏大剧院为代表新建的新派音乐厅,他们声音比较干涩,冷,但很清。前者像听黑胶,后者像听CD。也许早先年温暖的声音毒倒了,我还是偏爱老派的声音。清的不足,也使琴台在听协奏曲类的音乐会略有不足,无论钢琴还是小提琴都易被强大的交响乐团之声掩盖了。记得去年底一场张弦指挥的BBC威尔士交响乐团贝多芬长笛和竖琴音乐会很多观众抱怨池座十多排后就几乎听不到竖琴声了。楼上的更不用说了。我的座位是池座5排还不错的。

就是要声音要有一定厚度,中低频低声要扎实,使得音乐有重量和体积感。也是最讨耳朵喜欢的频段。

琴台音乐厅的得分无争议的满分10分。也许鞋盒式音乐厅天生就有厚音的优势。世界十大音乐厅鞋盒式的十中有八九。

就是音乐在音乐厅要有一定的空间感,丰满感。混响时滞是决定空间感和丰满的关键因素。

琴台音乐厅得分也满分10分。二次反射声丰富,给人以包围感,爆棚的乐断听起来十二分的过瘾。记得去年郑小瑛老先生指挥武汉爱乐的天方夜谭和指挥武汉爱乐老柴曼弗雷德交响曲就爆棚无比,给发烧友极大的满足感,一饱耳福。

音乐本质是灵动的,声音在听众耳边都要有包围感,声流滚滚而来,瞬息变幻的美妙。

这项给了9分。2018年上海四重奏的贝多芬四重奏全套音乐会,领略到了琴台音乐之声的灵动。特别是去年琴台宁峰的独奏音乐会,听感十分美妙。琴台少一分也是由于清上吃了点亏的原因。

观众对音乐的好感最主要核心的主要是弦乐甜不甜。

甜是琴台的全部!琴台之本!琴台的毒药!琴台音乐厅当之无愧的10分。在全国排不上一流的武汉爱乐在音乐会中的弦乐都能被琴台美化的很甜很甜。非常可人。

现代葡萄园式的音乐厅,大量硬质材料装饰面,声音都易发干发涩。所谓声音偏硬,虽然声音清晰,但易单调不耐听。找回暖声音是国内大部分新建的音乐厅的当务之急。

琴台绝对的暖男,10分无可争议!这与琴台台后、两侧、天花全欧洛可可木饰专修有决定性的关系。

是指音乐厅一千多观众座位尽可能都能享受到好声音。

很遗憾琴台只能6分了。虽然琴台三楼山顶没有听过,二楼听过一场莫华伦和他的朋友音乐会,二楼声压明显不足,细节有点不够。鞋盒式音乐厅虽然总体上比柏林爱乐首创的葡萄园式音乐厅容易出好声音,但楼座声音不均,视觉效果不好,是几乎很难解决的问题。

好了,让我们加总一下算总平均分吧:

9分

哇,琴台好声音才9分!也许很多琴台的烧友要愤怒了,是不是我的评分标准太高了?是啊,也许将琴台音乐厅放在全球去比较,9分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呢。今年六月东瀛之行将有东京三得利,这座号称世界最好的音乐厅之一为参考。评分就更有底气了。

一句话话琴台

琴台有毒,慎入!

又是一个天意本周末下周琴台和上海东艺正好分别有一场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音乐会,曲目都是最好听的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第二和第三。同一个乐团和同一个乐曲,正好又在中国老派音乐厅和新派音乐厅的最典型代表演出,机会难得,都买了票。让我们期待华山论剑!

图片

琴台和东艺同一个乐团同一曲目

图片

姐夫和慕尼黑爱乐

图片

张弦向山顶的听众致敬

图片

BBC威尔士莫扎特竖琴和长笛协奏曲

图片

上海四重奏贝多芬四重奏全套

图片

郑小瑛老先生和吴碧霞武汉爱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